灯会的形成到了汉朝和唐朝进入鼎盛时期,汉朝和唐朝的灯会发展非常关键,到汉武帝时期,对太一神的崇敬、供奉和祭祀,越加盛大、隆重,燃灯作为了祭祀的重内容,时问逐步集中在上元日,其夜称元夜,又称元宵,东汉时佛教的传人,更使上元燃灯的习俗张扬流传,且遍布民间。
笃信佛教的汉明帝刘庄成了促使佛教在中国传播、弘扬光大的倡导者。当时有摩腾竺法兰来东土传教,遇到了道家的责难,结果导致了在宫庭中当着汉明帝的面角试法力,摩腾竺法兰以火烧经像,经像无损而发光。汉明帝更加信奉和推崇佛法,敕令正月十五佛祖神变之日“烧灯”,以表佛法大明(见《僧史略》引《汉法内传》)。
这是中国历史上由皇帝颁旨燃灯的日子,将此作为灯节的肇始,是不为虚佞的。在此之前,汉代的长安城夜间是由执金吾“宵禁”的,为了便于百姓通宵燃灯,汉明帝特许正月十五“放夜”,亦开了上元燃灯驰禁的先河,从此,佛家的神灯火种在中国大地上点燃之后就迅速燎原开来,在全国各主要佛寺,率先在元夜燃灯,以后又扩展至民间,形成了观灯节。
南北朝时,元宵张灯和观灯已渐成风气。北齐时僧人耶种边提耶舍就曾释《施灯功德经》一卷,备说施灯之功德。南朝梁武帝崇信佛教,除广建寺院外,还曾三次舍身同泰寺为奴,他宫中凡正月十五日夜便大张灯彩,成为一时盛举。梁简文帝更写过一篇《列灯赋》,陈后主也曾写有《山灯诗》。
从上述诗、赋之中,我们可以看到元宵之夜张灯赏灯的情景:所张之灯,有油灯,有漆灯,或燃香,或燃烛;遥山有灯,通衢有灯。在这一时期,源于佛教的上元张灯普及各地,道家也凑上了热闹,上元的民间习俗蔚成风气,日趋丰富多彩,约定俗成,中国的元宵灯节按自己特殊的起源线路,在南北朝时期已形成华夏民族一个重要年节的雏型。
元宵灯节在隋朝时曾一度发展,一度停滞,至隋炀帝时再度兴盛。 现在流行的宗教题材灯会,国外风情灯会在当时获得了很大的发展。
推荐阅读: